看的版本是南海出版社出版的《金字塔原理》,作者是 芭芭拉明托
金字塔思考和写作的意义
我们的大脑一次记忆不超过 7 个思想、概念或项目。同时为了更好的记忆东西,我们大脑找出逻辑关系。
大脑会自动将信息归纳到金字塔结构的各个部分,以便理解和记忆。如果能把知识预先归纳到金字塔结构中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想要表达的内容组织成金字塔结构,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说话、培训、演讲、报告、述职和写文章、总结、申请、方案、计划等。
按照金字塔结构理清表达思想的顺序,是写出条理清晰的文章的最重要方式,清晰的顺序就是先提出总结性思想,再提出被总结的具体思想。
比如下面这句话:
“上个星期我去了趟苏黎世。你知道,苏黎世是一个比较保守的城市。我们到一家露天餐馆吃饭,你知道吗?在15分钟里我至少见到了15个留长胡子的人。当然,留长胡子在多年以前就已经是伦敦街头的一景了。”
这段话是很让人难以理解的,不确定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你可能会认为,“她在谈论苏黎世已经变得不再保守”,或者“她准备把苏黎世与其他城市做比较”,甚至“她很喜欢男人的长胡子”。无论你有什么反应,大脑都在等待关于以上话题的更多信息,而不管后续的实际信息如何。你必须要等到最后一句才能搞明白在说什么。
受众在接受信息时,总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将所输入信息联系起来的结构。为了保证他找到的结构就是你希望他采纳的结构,必须提前把这种结构告诉他——这样他就知道要寻找哪个共同点。换成下面的表达方式就能更让人理解:
你知道吗?我简直难以相信,在商业界,男人留长胡子或长头发已经如此普遍,如此被广泛接受:在苏黎世……在纽约……还有,在伦敦……
如果你将你需要的所有的信息进行归类分组、抽象概括,并以自上而下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你的文章结构会如下图所示。每个方框代表你希望表达的一个思想。
你的思维从最底部的层次开始构建,将句子按照某种逻辑顺序组成段落,然后将几个段落组成章节,最后将章节组成完整的文章,而代表整篇文章的则是金字塔最顶端的思想(中心思想、核心观点)。
你需要不断地对思想进行归类和概括,直到没有可与之关联的思想可以继续概括,因此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必定只支持一个思想,即概括了各组思想的单一思想。这一思想应当就是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而所有在其之下的思想则越往下越具体、越详细(如果你正确构建了文章的结构),并且都对你希望表达的中心思想起着解释和支持的作用。
在说一件事情的开头应向读者说明“背景”的时间和地点。在这一背景中应当发生了某件事情,可称为“冲突”,使读者提出(或将使读者提出)你的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某种意义上我们在沟通事情的时候需要同步上下文)
比如下面这句话就是一段常见的开头:
本备忘录的目的是进一步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并征集建议:
1.董事会的组成及最合适的人数。
2.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的日常角色、具体职责及相互关系。
3.使独立董事成为有效的参与者。
4.董事会成员的选举和任期的有关规定。
5.董事会和执行委员会的运作可采取的各种可能方式。
以讲故事的方式去同步上下文:
10月新设立的机构将获得管理该机构两个部门所有日常事务的全部权力和责任,这些权责以前由两个部门的经理负责。这一举措将使董事会从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全力处理董事会独有的决策和规划等全局性事务。但是,因为董事会长期深陷于处理短期运营问题的状态,现在无法有效地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长期战略发展上。因此,董事会必须考虑实现工作重心转移所需要进行的变革。具体来说,我们认为董事会应当考虑如下变革:
• 将日常运营事务交由执行委员会处理;
• 增加董事会编制,吸纳独立董事参与;
• 制定规范内部运作的政策和流程。
用上面这样的方式去写文档或者同步一件事情是更好的,在被同步事情的人看来如果你只同步 1..2..3..4.. 等是很难明白你在说什么,也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如果经过一段故事性的叙述讲明白了这是个什么样的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会更好。
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
1.提出主题思想。
2.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3.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4.与受众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5.对受众的新疑问,重复进行疑问—回答式对话。
自下而上
1.列出你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2.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得出结论。
界定问题
判断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与希望得到的结果(目标)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下图是一些能够帮助界定和分析问题的问题工具:
界定问题的时候需要先回答以下3个问题:
- 发生了什么事情?(背景:切入点/序幕+困扰/困惑)
- 我们不愿看到什么?(非期望结果,现状,R1)
- 我们想要什么?(期望结果,目标,R2)
代入到前面说的背景、冲突、疑问的范式中就是:
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是:
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为了避免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做无用功,在收集资料之前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这一方法现在已被很多优秀的咨询公司采用。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在重复传统的科学方法:
• 提出各种假设。
• 设计一项或几项重要的实验,根据结果排除一个或多个假设。
• 通过实验得出明确结论。
• 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换句话说,就是强迫自己思考产生问题的各种可能原因,之后的重点就是收集资料,以证明这些原因成立或不成立。只有假设自己已经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提出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案。
借助诊断框架设想产生问题的领域的状况,你会发现分析过程应该关注的要素或活动。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你头痛但不知道原因,所以无法医治。你首先应该设想一下造成头痛的可能原因,如上图所示。
采用“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可以得出头痛的原因要么是身体上的,要么是精神上的。身体原因要么来自外部,要么来自内部。如果是外部原因,可能是撞伤、过敏或是对天气的反应,等等。
结构化分析方法只有3种:呈现有形的结构、寻找因果关系和归类分组。
有形机构
了解行业内的业务流程和主要趋势,以此为基础确定容易出问题的领域。首先,要进行行业细分,如上图所示,确定每个细分市场的容量和竞争者,同时也可以发现哪里有增值潜力,成本如何控制,哪里是盈利点,哪些利润容易受影响,以及资产的使用状况等。然后你需要寻找平衡点,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确定哪些业务比较脆弱。
了解行业内的业务流程和主要趋势,以此为基础确定容易出问题的领域。首先,要进行行业细分,如上图的图所示,确定每个细分市场的容量和竞争者,同时也可以发现哪里有增值潜力,成本如何控制,哪里是盈利点,哪些利润容易受影响,以及资产的使用状况等。然后你需要寻找平衡点,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确定哪些业务比较脆弱。
寻找因果关系
例如,一家烟草公司的贡献毛益(贡献毛益=收入—可变成本)等于收入减去明细成本(烟叶、包装材料、税金、直接人工成本)、广告和销售费用。将这些项目变成任务(增加净销售额、减少烟叶成本等)后,就知道哪些是公司的关键任务,并能通过分析树状图中的有关数据(趋势、敏感性、行业比较和竞争),决定应该优先完成哪些任务,以增加每股收益。
归类分组
把所有可能的原因按相似性分类,这样做有一个前提,即预先分类有助于综合分析各种事实。每一个层次都要按照“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原则分类,并以此为线索进一步找出可能的原因。然后,通过回答“是”与“否”,确认或排除其中一些原因。
推理问题的方法
皮尔斯认为,任何推理过程都要涉及3个方面:
1.规则(关于世界组成方式的看法)。
2.情况(世界上存在的已知事实)。
3.结果(如果把规则用于该情况,预期将发生的事情)。
演绎推理
规则 如果价格定得太高,销量将下降 如果A,则B
情况 价格定得太高 A
结果 所以销量将下降 必然B
归纳推理
情况 提高价格 A
结果 销量下降 B
规则 销量下降
外展推理
结果 销量下降 B
规则 销量下降通常由于价格太高 如果A,那么B
情况 检查价格是否确实太高 可能A